(通讯员 寇红红 赵逸杰)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,为引导青年博士党员厚植爱国情怀、传承红色基因,英国365集团公司博士党支部于2025年9月25日下午精心组织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。支部9名正式党员、3名预备党员及1名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齐聚一堂,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《731》、举行新党员党徽佩戴仪式等环节,在历史回望中凝聚奋进力量,在使命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。
观史明志:在光影中感悟历史重量
活动伊始,全体参会同志怀着肃穆的心情观看历史题材电影《731》。影片以真实史料为依托,以客观克制却极具冲击力的叙事手法,全景式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二战期间实施活体实验、细菌战等反人类罪行,生动还原了那段山河破碎、生灵涂炭的黑暗岁月。观影过程中,现场鸦雀无声,同志们时而紧锁眉头,时而眼中泛起泪光,深刻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,更对“和平来之不易”有了直击心灵的认知——每一个历史细节,都是对“勿忘国耻”的深刻注解;每一幕苦难场景,都是对“珍爱和平”的强烈警示。

薪火相传:在仪式中扛起党员使命
电影放映结束后,一场兼具庄重感与仪式感的党徽佩戴仪式随即举行。即将毕业离校的支部宣传委员叶进同志,作为党员代表为支部王玉龙、包强、雷俊婵3名预备党员赠送并佩戴党员徽章。“党徽是党的象征,更是责任的标志,希望你们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。”叶进同志一边细心调整党徽位置,确保其端正地佩戴在每位新党员左胸中间的醒目处,一边轻声嘱托。面对鲜红的党徽,3名新党员挺直脊梁,脸上洋溢着加入党组织的自豪,眼中闪烁着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光芒——这一时刻,不仅是党员身份的正式确认,更是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,是“开创未来”的使命交接。

初心共鸣:在感悟中凝聚报国力量
观影与仪式结束后,同志们围绕“铭记历史、担当使命”主题展开深入交流,结合自身科研与成长经历分享感悟,字字句句饱含对历史的敬畏、对祖国的赤诚。

党支部书记寇红红同志结合所学专业特色谈到:“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观看《731》,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,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危亡时刻的中流砥柱,是引领国家走向富强的核心力量。作为经管领域的博士党员,我们既要从历史中汲取‘落后就要挨打’的教训,更要将这份警醒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动力——在数字经济、风险管理、乡村振兴等领域深耕细作,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,用科技创新筑牢国家安全防线,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,对先烈最好的告慰。”
即将毕业的叶进同志感慨道:“离校前能参与这场活动,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,更是一份珍贵的‘毕业礼物’。影片中,731部队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,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让人心痛。看完电影,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——这段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,而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警示。未来走上工作岗位,我会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,无论从事什么行业,都要把‘爱国’二字融入日常,用实干践行‘吾辈当自强’的誓言。”
新佩戴党员徽章的预备党员雷俊婵分享道:“这部电影给我的冲击远超预期,它不仅揭开了日军反人类暴行的真相,更让我对‘科学的温度’有了新的思考——科学本应造福人类,却在战争中被异化为残害生命的工具,这是何其悲哀。同时,影片中普通人在绝境中互帮互助的情节也让我感动:即便在至暗时刻,人性的善良依然如萤火般闪亮。作为预备党员,我会牢记这份‘黑暗中的微光’,在科研中坚守伦理底线,在生活中传递温暖力量,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”
预备党员王玉龙激动地说:“观影时,我无数次握紧拳头,‘勿忘国耻,砥砺前行’这八个字在我脑海中反复回响。历史虽已远去,但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—— 它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,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奋斗守护的。这部电影不仅是告慰遇难者的安魂曲,更是一口长鸣的警钟,时刻提醒我们: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必须扛起守护和平、建设祖国的重任,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!”
预备党员包强慷慨陈词:“这段屈辱的历史,如同一座永恒的警钟,时刻在我们耳边回响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国家强大与民族尊严息息相关——只有国家富强了,人民才能有尊严,和平才能有保障。作为经管专业的博士,我未来会聚焦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,努力探索解决方案,用所学知识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,用实际行动证明‘吾辈当自强’不是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当。”
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孙凌雪深情表示: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能参加这次活动,我感到非常荣幸,也深受教育。电影尾声,那些遇难者的名字一个个闪过,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,都是一段惨痛的记忆。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——我想成为像前辈党员一样的人,为国家发展、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未来,我会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学习、积极进步,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。”
党员孙健平同志结合基层服务经历谈到:“之前参与乡村振兴调研时,我曾走访过一些革命老区,亲眼看到当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了好日子。今天看完电影,再回想那些经历,我更加明白‘铭记历史’的分量——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。作为党员,我们要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行动:在科研中攻坚克难,在基层服务中为民办实事,用青春和汗水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中华。”
党员裴骁同志深刻指出:“这段历史之所以值得反复回望,是因为它能让我们看清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’—— 在国家积贫积弱、民族陷入危亡的时刻,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、百折不挠,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,建立了新中国。作为博士党员,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,坚定‘跟党走’的决心,在学术道路上不畏惧困难,在国家需要的领域勇挑重担,用专业能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。”
党员杜丹阳同志动情地说:“我认为,这部电影从不是为了渲染仇恨,而是用最真实的镜头,让我们直面那段不能被掩埋、不能被遗忘的历史。它像一记警钟,时刻提醒着我们:和平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。未来,我会把这份‘警醒’传递给身边更多人,让更多青年了解历史、铭记历史,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。”
党员蒋宜纯同志强调:“‘你若记得,我便活过’——电影结尾,屏幕上滚动的遇难者名字,像鼓点一样敲击着我的心脏。这句话让我深刻明白:历史不容忘却,民族记忆必须传承。我们记住这段历史,不仅是为了告慰逝去的生命,更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从中汲取力量,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,让民族尊严永远屹立不倒。”
党员张文静同志郑重承诺: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,我们生在和平年代,长在富强中国,但绝不能忘记‘我们从哪里来’‘我们为什么出发’。这段沉痛的历史,是我们党和国家的‘集体记忆’,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‘精神财富’。未来,我会始终对这段历史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,在科研中追求卓越,在工作中坚守初心,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。”
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以“观历史、传使命、谈感悟”为主线,将历史回望与现实担当紧密结合,为全体参会同志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性教育课。博士党支部书记寇红红表示,后续支部将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通过“红色研学”“党史读书会”“科研报国分享会”等形式,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、创新教育方式,引导博士党员将历史教训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内在动力,将爱国情怀融入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西电经管人的智慧与力量。